工匠大讲堂
翁跃强检察长为我校师生上开学第一课
并为我校“工匠大讲堂”揭牌
为进一步提升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推进学校法治建设,9月1日上午,我校特邀绍兴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翁跃强为全校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国海,学校领导班子、全体师生共同学习。
开课前,学校正式聘请翁跃强检察长任学校法治副校长,盛锡红校长送上聘书,全体师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翁检察长加入技师学院大家庭。
“守法,法似一盏明灯;违法,法似一把利剑。”翁检察长在开学第一课上寄语师生。他结合检察机关近年办理的典型案例,围绕“心有法度,行有尺度——做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开展授课,与学生、家长代表、老师们就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交换看法。课上,他为同学们送上青春寄语:要学法守法,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勇敢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让法律来保护我们,要与法同行,让青春无悔。同时,他还希望同学们坚守法治信仰,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努力成长为有技能、有品德、有作为的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讲课结束后,翁检察长与姚局长共同为我校“工匠大讲堂”揭牌,这也标志着我校“工匠大讲堂”正式拉开了序幕,今后学校将邀请专家大师为师生提供技能、文化饕餮盛宴。
别样的开学第一课在全体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下课,翁检察长的谆谆教导将伴随师生们一起开创更加平安美好的新学年。
借鉴德国“双元制”深度实施产教融合——东莞市技师学院院长刘海光教授为我校“工匠大讲堂”开启首讲
为营造尊重工匠、关爱工匠、学习工匠,传播工匠精神的良好校园氛围,深入贯彻《关于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在926工匠日,我校“工匠大讲堂”首次成功开讲。
当天,由绍兴市教育局主办,我校承办的“借鉴德国双元制深度实施产教融合”专题讲座成功举办,这也是我校“工匠大讲堂”的第一堂课。讲座特邀东莞市技师学院院长刘海光教授为主讲人,绍兴市各区、县(市)教体局分管局长、职成教科负责人,全市各中职学校的校长和分管副校长,学校全体处室、系部教研室干部参加了讲座。
刘教授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做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讲述了东莞市技师学院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成功实践。从现代产业结构的角度,论述了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职业教育要遵循“校企同生”原则,校企合作共赢共育人才。同时,他还认为深度实施产教融合,培育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市教育局肖理生副局长在讲座上总结发言:“这次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充分的实践基础,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办好绍兴职业教育很有启发。”
此次刘教授的讲座对开展国际化办学实践和经验的分析透彻精准、内容生动丰富,开阔了我们在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办学方面的思路和视野,对于我校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办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东莞市技师学院一直致力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国本土化研究与实践。2013年,东莞市技师学院率先在广东省全面引进德国“双元制”和英国“现代学徒制”,创新和践行的“技能+学历+国外证书”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院共开设中德、中英、中美等国际合作班135个,精准对接东莞产业的28个国际合作专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弘扬劳模精神 铸就禹道匠心——工匠大讲堂之“劳模工匠”精神宣讲活动顺利举行
11月24日,学校工匠大讲堂第二讲在报告厅正式开讲。本次大讲堂特邀全国技术操作能手、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工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柯桥区排水公司技术总监、绍兴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丁卫松作主讲嘉宾。他结合自己的成长之路,为师生们带来非同寻常的匠人故事。智能制造系的师生们现场听讲,校党委书记王国标主持了此次活动。
“不忘初心,坚持梦想”,聆听工匠故事的师生,在笔记本上郑重地记下这一行字。师生们被主讲人丁卫松的成长故事深深打动。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员工成长为全国技术操作能手、浙江工匠、浙江省劳动模范,丁师傅以厂为家,勤奋务实,苦练专业技术,坚守职业信仰,在成长的道路上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进步。师生们从丁师傅身上汲取到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力量,深切感受到了工匠人的坚毅品质和劳模的家国情怀。
匠人丁卫松的技能报国经历,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工匠大讲堂不仅呈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更激励师生们依托传承和钻研、凭借专注和坚守,不断锤炼思想品质,提升职专业技能,做一名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创新者,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唤醒地名记忆,传承文化基因——工匠大讲堂第三讲“绍兴地名文化的魅力”顺利开讲
12月4日,“工匠大讲堂”第三讲——“绍兴地名文化的魅力”在学校报告厅开讲,绍兴著名古城保护专家屠剑虹作为特邀主讲嘉宾,为老师们讲述了“绍兴地名文化的魅力”一课。屠剑虹教授是绍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原馆长、研究馆员,绍兴市女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绍兴市政协文史委兼职副主任。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先后出版《绍兴地名典故》《绍兴古桥》《绍兴街巷》等著作。
绍兴古城底蕴深厚,一山一水一桥一路的名字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屠教授对绍兴的地名文化如数家珍,从山水自然到人文历史,从爱国精神到传统手工业,从古代礼仪到桥弄故事……她一层层揭开地名的面纱,带老师们领略地名中的文化魅力。
大讲堂上,老师们听得饶有兴趣,讲到大禹治水,便想起了学校的“禹道匠心”文化品牌;讲到贺知章与学士街,就想到了学校实训处(培训部)正位于那条街。一个个地名的故事,唤醒了一座城市集体的记忆,也打动了现场听讲的老师们,让老师们坚定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了培养学生苦练技能、匠心报国的决心。
点技能成才之光,立技能报国之志——我校举行技工教育主题宣讲会活动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12月15日,我校组织开展了“立技能成才之光,立技能报国之志”主题宣讲活动。盛锡红校长、王国标书记等校领导出席宣讲会,全校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参加了宣讲会活动。会议由祁黎副校长主持。
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宣传片带来的热烈氛围中,宣讲活动拉开了帷幕。周劲松副校长向全校师生介绍了我校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才赛情况,我校共有3名选手参加家具制作、数控机床、酒店接待三个项目的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家具制作项目的选手赵龙,获得该项目比赛的优胜奖,成功入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
赵龙在宣讲会上分享了他的技能成长成才之路。在教练陈剑弘老师的指导下赵龙五年磨一剑,汗水泪水浇灌了今天的鲜花掌声。他曾经不顾风雪,日夜兼程,只为达到理想的彼岸。“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赵龙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主题词,激励同学们珍惜眼前机遇、练就高超技能、实现技能报国之志。随后,酒店接待项目竞赛教练魏飞洲老师,与师生们分享了备赛的辛苦、竞赛的激烈和收获的幸福。师生们备受鼓舞和感动。
盛校长做“点技能成才之光,立技能报国之志”主题讲话。盛校长强调:第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第二,要立足党和国家重要各项事业发展全局,立报国之志;第三,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走技能成才之路。
宣讲会最后,师生共同在宣誓签名板上郑重签名。一颗颗技能成才报国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学生心间。青年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才能更好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夯实基础,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